網友發文說,就職兩個月就被主管安排帶一位有12年工作經驗的新人。然而這位新人卻私下批評她。(示意圖)
近日某網友在Dcard發文說,今年大學剛畢業,目前就職兩個月,仍在學習階段。但最近公司來了一位34歲、擁有12年行政助理經驗的「新人」,並且主管讓原PO去教導她。而在教學過程中,這位新人不斷表示聽不懂,讓原PO困惑「她有12年經驗應該很多事情都很好上手才對,而且我也只是把當初資深同事怎麼帶我的方式交給她,可是她還是覺得不懂,甚至覺得我講得不夠清楚」。
接著原PO透露,這名新人口才出色,社交能力又強,很快就與主管和貴賓客戶打成一片。但她卻私底下向其他同事抱怨原PO「很笨」,說她不懂得察言觀色,也不知道該為不同年齡層的人準備哪種茶或咖啡,更不懂得如何跟客戶打交道。雖然其他同事為原PO解釋,稱她還年輕而且這是第一份工作,但這番話還是讓原PO受到打擊。
文章一出,網友紛紛留言「沒什麼好比的,多12年工作經驗。但妳贏在她12年還跟妳差不多薪水」、「3、40歲的新人真的超討厭,很容易意見一堆,不喜歡照著sop做事,仗著自己在別地方做過就愛指手畫腳」、「以她12年的經驗還在這種職位的程度,老實說你大概一年內就超過他了」、「12年行政經驗沒什麼好說嘴的,而且,她這個年紀很會跟別人喇賽聊天滿正常的,你可以把她想像成菜市場的婆媽」。
另外,也有不少網友質疑公司有問題「怎麼會讓才第二個月的新人,帶另外一個新人啊,怎麼看怎麼怪」、「你們公司讓一個新鮮人帶已經有12年經驗的新進員工好怪」、「讓入職兩個月的新人教新人?這間公司沒問題嗎?」、「哪來的怪公司,我們公司來兩年的都不用帶新人了,兩個月老實講很多東西都還不會,新人隨便問一個稍微深一點的問題可能就被問倒了」。
❰熱門工作機會❱
快上yes123求職網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自由時報】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自由時報
有些人選擇在同一份工作上穩定發展,逐步晉升;也有人不斷跳槽,尋找更好的待遇。網友分享,目前的工作是大學畢後第一份,雖然整體待遇尚可,但薪水偏低,因此問網友「第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比較好」?文章曝光後,網友
長時間的通勤不僅耗神,還影響工作效率。網友分享,每天上班要先搭公車到捷運站,再搭近1個小時的捷運,因此工作一週便離職。他認為「工作真的要選離家近的」。文章曝光後,許多網友都認同「近的真的很爽」,但也有
到台北工作一直是許多人的夢想。然而網友質疑「去台北打拚真的划算嗎」?他認為現在物價上漲,生活開銷大,每個月還得負擔昂貴的房租。文章一出,引起網友熱議,其中一些網友分析哪些職業適合當北漂族。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近年醫護人力短缺,各大醫院為了留住人才卯足全力拚福利,今(17日)醫院紛紛公布年終大禮包,長庚醫院率先宣布發出4.7個月年終獎金後,新光醫院也分享最高發放3.75個月,總獎金比
高普考近年報考人數大幅銳減,甚至有公務員感嘆,「現在來報到的新人大部分是40、50歲的中年人。」這現象不僅反映在考試數據上,也引發網友對傳統「鐵飯碗」工作吸引力下降的討論。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疫情使得線上課程需求大增,而疫情過後線上課程需求仍持續增溫,線上學習平台Hahow好學校就表示,去年學員高達110萬人,同時,線上學習課程不光只是熱門的AI,連心靈紓壓課程也掀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新人初入職場難免會面臨很多挑戰,當遇到自己不清楚的問題時,該如何回應卻成為一大考驗。一名網友不解為何職場上不能說「我不知道」,有些職場前輩和公司主管甚至不能接受這種回應。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勞基法更加完善,員工的權益得到更多保障。網友分享每天完成工作後準時下班,卻引來同事異樣眼光。並且老闆曾刻意提到,上一位員工因準時下班被解雇,讓她感到困惑,「該做的都做完了,為
20多歲的小齊(化名)是上班族,公司福利中等,但工作輕鬆且離家近,所以畢業後就待在這間公司工作。然而,小齊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換工作。因為他對公司沒有不滿,工作也能勝任,只是覺得好像沒有辦法學習到更多事物
民進黨立委李昆澤向行政院提出書面質詢關切勞工週休三日、縮短工時議題,對此,勞動部表示,考量因週休三日或縮短工時除涉及相關法規修正外,對於勞雇雙方、國家整體經濟等各方面運作,以及學生受教權等均有重大影響
蘋果正式推出iOS 18.2,為Apple Intelligence帶來第二波大更新,其中亮點包括Siri終於整合ChatGPT。然而,由於Apple Intelligence尚未支援中文,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