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的身體無力和精神倦怠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回顧病史,她在第2次感染新冠病毒之後,呈現了急性焦慮和失眠症狀,因而接受藥物治療1年。治療後,焦慮和失眠確實改善了。但如同患者所說,慢性的疲憊感卻從此常駐她的身體,她難以勝任原本的工作,自信心大減。
疲勞是長期勞務之後,生理的肌肉收縮運動和心理的注意力持續度呈現功能減退的現象。李小姐呈現的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在早年曾經被描述為「精神衰弱」,是長期的身體無力和精神倦怠。
運動後倦怠 精力難恢復
典型的症狀為運動後倦怠(Post-Exertional Malaise),即在活動後出現嚴重的疲勞,或肌肉關節痛,即便休息也難舒緩。患者亦有睡眠品質差(即使睡很久也難以恢復精力)、注意力不集中(腦霧)、站立時頭暈。這些症狀通常持續半年以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80%病患經歷過病毒感染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不明,可能與多重系統失調有關,包括神經、免疫、內分泌等系統,約80%的患者在病前經歷過病毒感染(如腸病毒或新冠病毒)。此外,心理壓力也可能成為誘因。
親友多理解 少無端指責
要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除病史外,醫師可能會安排抽血檢查,確認營養和甲狀腺等狀況,排除內外科疾病。因為沒有檢查能夠確診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抱怨的症狀,常被家人當作是無病呻吟,不被親友理解。然而患者經歷的疲倦是真實存在的,需要周遭的同理,而非無端指責。
很可惜地,也沒有針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特效藥。雖然醫師處方的抗憂鬱劑和中樞神經興奮劑能夠幫忙提振精神和體力,但更重要的是患者自身投入量力而為的運動,每天的行程以保存精力為整體規劃,亦可接受心理治療來學習放鬆自己、活在當下,與慢性疲勞和平相處,創造屬於自己的和諧人生。
(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
❰最新獨家工作❱ 請立即前往yes123求職網
人工智慧(AI)正在重塑就業市場,但某些領域仍保持穩定,尋找一個能夠抵抗自動化影響的職業變得越來越重要。美國財經新聞網站《Money Talks News》整理了7大領域工作,這些職業提供一定的工作保
好想請長假!一名網友表示,以為無法請假是常態,結果發現 身邊的好友常常請假出國玩,她才發現只有自己每次請假被百般刁難。對此,原PO詢問網友,哪些工作請假不會被刁難?一票網友指出「這一行業」最容易。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原來面試還有這種操作。網友發文分享,她在面試時,緊張到聲音發抖,沒想到主管竟拿出紅酒讓她放鬆,邊喝邊聊後剩下的酒還送她,最終她順利錄取。貼文曝光,也釣出網友遇過的奇葩面試經歷。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勞動部今(25)日公布113我國女性平均時薪為327元,是男性389元的84.2%,差距達15.8%,換算女性需比男性多工作58天,才能達到與男性相同的全年薪資,性別薪資差距較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求職最怕遇到「錄取後又反悔」的狀況。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收到錄取通知後才提離職,沒想到報到當天,公司竟直接通知她「職位取消」,讓她當場領了非自願離職,氣得直呼,「還有比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每週工作4天越來越近了,專家表示,只要你每天使用人工智慧(AI)工具,有高達近9成的員工生產效率會提高,絕對可以實現4天工作制,不過,專家亦指出,除非個人和團隊廣泛採用AI,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