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去圖書館K書,先裝模作樣在臉書、朋友圈打卡,拍張筆記本封面,再配一句雞湯味十足的點評,然後等著朋友點讚。但,他哪裡投入了?就只是在那不斷的滑手機,或者頻繁喝水、發呆,根本沒把心思放K書。
比如,去企業裡實習,做的其實都是些很簡單的工作,但老是跟朋友抱怨每個月的薪水多難拿,搞得自己辛苦極了,就像是個多奮發向上的主角一樣。
這種人常常愛說自己已經很努力,每天花多少個小時工作,熬夜看書到天亮,多久沒有出去玩,多久沒有放鬆。可以說,他們的努力,簡直都快把自己給感動慘了。
「努力累嗎?實話實說。」「當然累啊。」可是這些聽起來好像挺苦的故事背後,真相又是如何?這種人做事根本不怎麼投入,但總要先宣告全世界「我很努力」,等不及要聽別人的誇讚、討拍。
*****
這是一個浮躁的年代。很多人總想武裝出一副刀槍不入、越挫越勇的樣子,可是心裡頭又特別怕吃苦,特別想繞過吃苦,直接嘗甜頭。他們遇到挫折或失敗的打擊時,一方面急切的想獲得外界的贊同和認可;另一方面又極易陷入自我感覺良好和自我同情。
可是,別人對你的認同和同情,除了能帶給你一點心理安慰之外,又能改變什麼?如果總是寄望他人能同情自己或伸出援手,只會變得更加懦弱,甚至失去奮鬥的動力。
真正的努力,不是熬夜通宵做完一星期的工作;不是讓你一個月減重多少公斤;也不是因為你的拖延,在最後一刻又突然效率飆高。真正的努力,來自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對那些無法即刻獲得回報的事情,依然能夠保持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情與專注。
這種人一旦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就會以一種正確的、智慧的方式,緩慢但平和的前進著,越變越好。他們所有的付出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追求。而這些有價值的付出,也一點一滴變成了他們真正的能力。這些事實很赤裸裸,對嗎?但這就是現實。這個社會只想看結果,過程只能留給自己。永遠不要同情自己,只有積極的去反省和總結失敗的原因,對自己進行鞭策和批判,才會走出懦弱的心理陷阱。
就像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說的:「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我們每人都有別人不知道的創傷,我們戰鬥就是為了擺脫這個創傷。」
*****
奮鬥,不是吃了點苦或受了點委屈,就整天嚷嚷,「為什麼我活得這麼苦、這麼累,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與同情?」如果你沒有嘗試過,就不該說做不到;如果你沒有真正努力過,也不該陷入自我同情與自我感覺良好。人最怕的就是從不踏踏實實的努力,受一點傷就要喊痛,流一點血就要驚天動的。不自知又不努力,不努力卻又不滿足。
反而是那些真正要去遠方的人,會一言不發的、隱忍的撥開通往遠方的路上必經的荊棘,而不是每天把吃過的苦掛在嘴上,四處討掌聲。生命自有其蟄伏期,靜下心來努力,比發臉書、朋友圈求讚重要,比自我感動重要,比嬌滴滴的喊痛重要。
一個人能否成功,往往取決於他能否戰勝自己的軟弱,而不是給自己理由,讓自己倒在地上爬行。人一生中,最難做到、也最有意義的事,莫過於當你認清自己是一個凡人的時候,還能去努力奮鬥,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本文內容授權自 《【你這一生要努力的, 就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書籍 / 發光體文化出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想要成功卻怕失敗?「當你喊累的時候,還有人正在努力前行。」當你覺得人生很難?「世界讓你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如果覺得夢想很遠?「以夢想和自由為名,單打獨鬥又何妨。」人生短短幾個秋,給裝不了可愛的你 ── 關於人生、職場、愛情的六大生存智慧準則,拿出你的態度,強大你的氣場,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小艾向來自尊心很強,從小就是那種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長得漂亮,只要有小艾在,總會掩蓋住其他女孩的光芒。高中畢業後,小艾考上上海一所大學。那時她已經是學生會主席,躊躇滿志,跟同學聊天,
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朋友說,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擅長,什麼都不會,不知道 以後能做什麼。說完眉頭一皺,抬頭四十五度仰望著天,一副對未來很擔心的 樣子。
想要讓自己的表現被看見,除了累積實力以外,怎麼表現也很重要!然而,落落長的敘述說明,說破了嘴別人也未必聽得進去,怎麼辦?日本心理操控專家岸正龍告訴你,其實只要懂得一點小技巧,一句話就能輕鬆勾起別人的興
多數員工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開會上。至於確切所花的時間,則根據你在公司的角色而各有所別,大概會占20%(初階員工)到80%(高階主管)。不過,沒有人真的喜歡開會。我們常常抱怨會議,而且抱怨得合情合理,會
同事總是固執己見難溝通?或是倚老賣老愛唱反調?其實是因為你不是「自己人」。以情連結,拉攏為自己人,讓你的同儕溝通更順暢,豬隊友退散!
「事情總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忙碌整天卻毫無進展」,你是否為別人口中的拖延症患者呢?醫師說明,拖延症類型很多,包括完美主義、過於善良與隱性拖延症等,想改善建議,給自己一點壓力,列出執行目標的步驟,提
咖啡是許多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良伴,不少人喜歡在早晨、午後或想睡覺時來一杯,一不小心就可能過量。營養師提醒,咖啡過量別輕忽,恐會導致焦慮、胃痛、心悸、頭痛等症狀,同時6大族群也該注意減量。
人們都希望自己在職場不可替代,如果你很容易就被人替代,那麼老闆憑什麼給你升職加薪,還得忍受你的壞脾氣和壞習慣?
你還在為了減肥,陷在斷食、暴食的惡性循環中嗎?天天為計算熱量、卡路里而煩惱?其實不是吃少就會瘦喔!
根據研究顯示:「擅長溝通的人,年收比不擅長溝通的人多出33%!」愈有錢的人,就愈懂得溝通的重要性。學會溝通祕訣,就能打造吸金好體質,讓人脈與財富主動找上你!
平時工作趕文件、課業趕進度壓力總令人喘不過氣,影響到的不只心情,其實全身都會受到影響;對此,有營養師分享6種能夠減輕壓力的食物,透過飲食的調節有效紓壓穩定情緒,讓身體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