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用大數據演算法徵才、打考績!台灣準備好了嗎

  • 2018-4-26
  • 文/Stephen Turban 唐文理
  • 圖/Wall Boat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wallbo

圖片來源:Wall Boat,CC Licensed

「演算法能做出比人類更棒的僱用決策嗎?」接著便說道:「當然能,而且我們已經快要走到這一步了。人資、人力分析的世界,即將出現另一次革命。」

我之前在華頓商學院主辦的「人力分析大會」(Wharton People Analytics conference)上,聆聽過一位機器學習專家,描述「演算法聘僱」的力量。

講者雙眼調皮地眨了眨,問道:「演算法能做出比人類更棒的僱用決策嗎?」接著便說道:「當然能,而且我們已經快要走到這一步了。人資、人力分析的世界,即將出現另一次革命。」

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亞洲的人力分析發展程度,是否有到達目前美國的水準?如果沒有,還有哪些機會?

全面來臨的潮流

人力分析(People analytics,有時稱作人資分析 HR analytics),意指利用分析來協助組織做出更棒的勞動力決策。它結合了兩個原本沒有關聯的領域──資料科學(Data science)和人力資源。

在美國,人力分析已經從小型產業發展為全面性潮流:許多企業建立了自己的人力分析部門,也發掘了各種各樣的用途,包括機器學習、履歷篩選、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來追蹤團隊氣氛等等。

相對之下,從不同面向來看,亞洲可說是既領先、又落後:亞洲的許多地方,擁有大量的個人數據,追蹤並量化「成功」的文化,亦深植人心。(如 KPI )

舉例來說,新加坡、台灣、南韓、日本和中國的大學入學考試,反映了重視客觀能力評估的文化。這樣的環境創造了一定程度的、對人力分析的信任,而西方並沒有這樣的信任。

亞洲大多數地區的隱私及追蹤規範較不嚴格。例如,中國現在有了「社會信用系統」:如果擁有高評分,你會更能取得信貸、在官僚流程中取得優先順位,甚至可以在約會網站上獲得更棒的選擇。但在其他地方,這種追蹤可能得面臨文化上的抗拒,甚至有可能被視為非法。

這種多面向的環境,促使我開始思考:亞洲市場有哪些機會?亞洲的人力分析領域目前有什麼樣的發展?

我花費過去幾週的時間研究這個主題、訪談亞洲各地的專家,也發現了三大焦點和機會:

改善意見回饋及人才評估

我訪談了 EngageRocket 的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 CheeTung Leong ;這間新加坡調查科技企業的起點就是,他和合夥人 Dorothy Yiu 注意到,兩人在蓋洛普(Gallup)工作時,最勞力密集之處,就是意見調查的後勤作業。

他的公司,讓透過網路進行意見調查更容易,進而簡化意見回饋流程。但 Leong 強調,想執行這樣的人資流程,必定需要大量的人力。

北美和歐洲的競爭者同樣得面臨類似挑戰,也難以快速跨入亞洲市場。對 EngageRocket 來說,這種進入障礙在一開始時是種優勢。

以亞洲人力分析領域而言,這是個相當重要的教訓:愈是需要在地知識,當地競爭者成功的機會就愈大。其中一個需要大量在地專業的領域,就是聘僱和召募新人才。

聘雇分析

我在尋找人力分析領域的領導人物之時,注意到新加坡的聘雇分析平台 JobTech 。我覺得這間新創公司非常有意思,也連絡了兩位創辦人 Charlotte Lim 和 Wee Tiong Ang 。

Lim 和 Ang 在 2016 年創立 JobTech ──當時,新加坡的失業率達 7 年高點。 Ang 非常希望將他的 AI 背景應用於真實世界,接著,他在社交場合中遇到了 Lim 。兩人開始思考,到底該怎麼協助解決新加坡的失業問題?

在這個提問的引導下,他們開始在新加坡展開焦點團體訪談,也找出了就業市場兩方的重大痛點:對雇主來說,篩選和面試求職者得花費大量資源;求職者則覺得,求職網站就像是個黑盒子,如送出數十份履歷,卻全都石沉大海。

Lim 和 Ang 決定利用他們的分析背景,來連結人才和工作:他們的平台會向求職者提供選自各種來源的工作機會,以及他們是否適合某份工作。另一方面,他們的技術也能取得並篩選求職者,以此減低雇主得花費的心力;只有能力和興趣皆符合的求職者,才會出現在雇主眼前。

與意見回饋和人才評估相似,西方部分地區已經擁有可行的模型,但亞洲(還)沒有。對於新興人資科技巨人來說,這是個顯而已見的機會。

社群網絡分析及空間重新設計

可惜,溝通分析在亞洲是個相對無人碰觸的領域。在美國,幾間公司已然現身,成為辦公空間分析的重要力量。

例如, Humanyze 結合了電子郵件、會議和感測資料,分析辦公室裡的合作狀況、溝通漏洞,以及溝通和工作空間之間的關聯(註:我 2016 年在 Humanyze 工作,畢業論文也有使用他們的資料)。

美國公司 Volometrix 開發了類似的平台,並將焦點放上電子郵件溝通。他們可以找出誰和誰會在工作時溝通,以及那與員工投入程度的關係。微軟收購了這間公司,並將此服務放進了 Office 365 。

訪談這個領域的團隊之時,自然會注意到,亞洲尚未有效利用社群網絡分析。及至目前為止,大多數企業仍舊是以直覺來判斷,員工之間的溝通是否過多或過少,結果就是倚賴直覺而非數據的辦公室佈局。

亞洲能否急起直追?

亞洲在人力分析上居於獨特的地位。一方面,亞洲擁有全球一流的人類活動數據。南韓、中國和菲律賓等國,在社群媒體和網路使用上名列前矛;客觀評估的文化,也讓追蹤及評估個人的表現更為常見。

另一方面,人資分析仍是個相對無人知曉的領域。我在談訪人資分析企業的執行長時,會問他們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亞洲企業;通常,他們只能說出一、兩間公司。這個市場相對不成熟,所幸,外界對這個領域愈來愈有興趣,也代表這是個重要的機會。

今年我會再次參加華頓人力分析大會,也希望這次能見到更多亞洲企業。人資分析是時候該跨入亞洲的科技地景了,就和它當初在美國現身一樣。此事成真之時,我們也應該準備好躍入這股潮流。

備註:本文中文版本由黃維德編譯,以中英雙語刊登,作者英文原文:〈Has HR analytics arrived in Asia?〉


※本文內容授權自《換日線》,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換日線 Crossing

換日線 Crossing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