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上班日常感到焦慮、疲倦,甚至憂鬱情緒,可稱為「週一症候群」;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處於高壓環境時,透過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軸),體內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濃度會迅速上升,交感神經系統使人為即將面對的挑戰做好準備。然而,這也伴隨著一些不適,如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以及焦慮不安的感受。
皮質醇水平升高 影響情緒 大腦運作
研究指出,星期一早晨的皮質醇濃度可能比一般日子高出約30%,這不僅影響人的情緒,還可能減少大腦的運作能力。
1名32歲上班族女性患者每到週日早晨便開始感到焦慮不安,甚至出現憂鬱症狀。有一天受不了了,她在星期一上午請假就醫,希望緩解這種反應,「週一症候群」可能對精神心理健康造成長期影響,甚至影響工作表現。
◎改善與應對策略
●破壞心理負面連結:建立與週一的正面連結,如在週一上班前購買1杯平時捨不得買、最愛的飲料,以降低負面情緒。
●減少壓力反差:休閒與工作應適度平衡,避免星期假日過度放鬆,適當安排星期假日處理簡單工作或休閒以外的內容,使週一的壓力較不突兀。
建立主動思維 被動處理轉為主動掌控
●建立主動思維:在週末規劃下一週的重點事項,將「被動處理」轉變為「主動掌控」,大幅減少不可預測性帶來的壓力,這也是讓大腦的前額葉發揮角色,主動調控HPA(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迴路。這不僅能降低焦慮,也能帶來成就感與幸福感。
透過調整心態與生活習慣,人們可以有效緩解「週一症候群」,使每週的開始不再是壓力的來源,而是充滿動力的新起點。
(作者為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及腦科所教授)
❰最新獨家工作❱ 請立即前往yes123求職網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自由時報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看書瞌睡蟲就上門,但拿起手機,卻又像喝了咖啡般,滿滿精神?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說明,看書時,大腦會處於高度活躍狀態,產生腺苷酸(adenosine),長期累積會抑制神經元活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求職不只看薪資與職稱,職場氛圍與辦公環境同樣重要。近日社群平台「Threads」掀起一波面試避雷勸世潮,不少網友紛紛列出心中一看就想逃的公司徵兆,貼文一出引爆熱議與共鳴。
《經濟學人》指出,當Z世代(1997-2012年出生)抱怨社群媒體毀了童年、千禧世代(1981-1996年)抱怨買不起房、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煩惱退休生活沒保障,夾在這之間的X世代(19
高薪又能在家工作的職業,是許多求職者的夢幻選項。美國媒體《FinanceBuzz》列出了10個待遇優渥的遠端工作,時薪均為65美元(約新台幣1941元)或以上。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職場中看到同事忙得不可開交,是否該伸出援手?網友發文說,自己工作輕鬆,反觀隔壁同事每天事情都做不完,讓他好奇是否該出手相助?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直言,「幫了就變自己的事」。
美國關稅戰衝擊各產業的程度尚未明朗,但已有業者對外表達將縮減人力或放無薪假,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有33.3%受訪企業表達「可能因此縮編或遇缺不補」;34.9%的資方考慮暫停今年的加薪計畫,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