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CNBC報導求職者履歷常犯的3個最大錯誤。(取自CNBC)
專家Jeannie Kim曾擔任兩家科技新創公司的副總裁、一家新創公司的創始人,以及頂級媒體公司的經理,僱用過數十名員工。他在過去10年裡,審閱1000多份履歷表,他撰文指出以下是求職者一再犯下的最大錯誤。
1. 列出職責並止步於此
許多人在履歷中只是簡單地列出他們在每個職位上每天所做的事情。但是,當您申請一份工作時,很可能會與數百名過去的職位和職責與您非常相似的人競爭。因此,列出在履歷中提到的相同任務,並不能幫助求職者脫穎而出。
解決方法就是凸顯自己的成就和影響。求職者可以使用要點來談論對團隊或業務的影響。例如,垂直行業的流量是否大幅增加、如何創下季度銷售記錄,以及簡化重要流程。
此外,想想如何衡量你在那個工作角色中的成功。您在年度回顧中談到什麼?也許是可交付成果的數量、準時交付量或由 X 結果決定的工作品質。例如:專案每月管理多達10個跨職能計劃,確保按時交付給客戶。
再者,指出您做出貢獻的更大的業務指標。用文字而不是數字來敘述影響。如果您談論的是難以量化的東西例如軟技能 ,這一點尤其有用。
2. 沒有客製化你的履歷
請記住,通常第一個查看您履歷的人是招募人員或人力資源人員,他們不會直接了解您的工作職能。他們不會把這些點連結起來,也不會假設你擁有履歷中未說明的經驗。
解決方法是確保你的能力要點與職位描述相符。不要讓人猜你的資格!了解最重要的工作職責和要求,並確保每一項都在你的履歷中有所提及。使用ChatGPT或現在可用的眾多AI 簡歷工具之一,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做到。
如果您要申請兩到三種特定類型的職位,那麼為每種職位準備不同的履歷基本版本可以節省大量時間。這樣,您就不必針對每個單獨的應用程式進行自訂。
3. 履歷內容過多
如果你的工作經驗少於五年,那就堅持用一頁來撰寫綠歷,不要長篇大論!Jeannie Kim稱他曾經看過一份履歷,上面有人用整整4頁來描述他們職業生涯的最後4年。
除非你正創建學術簡歷,否則簡歷是您的職業生涯的概要,重點是過去5到10年,而不是對您在工作中所做的一切的詳盡記錄。
解決方法是堅持最重要的事情。凸顯你在每個職位上最大的成就,強調與你申請的工作最相關的經驗。並將其控制在兩頁或更少。一旦你累積10到15年的工作經驗,你的早期職業角色就會開始從你的履歷中消失。
❰履歷是否具有優勢❱ 立即參加履歷健檢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自由時報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求職者在面試時,應做好那些準備,才能從容應對面試官一系列的提問呢?全球最大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首席領導和人資長貝蒂 (Angela Beatty)表示,他喜歡看到應徵者天生的好奇心
想要成功就快培養「求知欲」全球數據智慧公司Morning Consult執行長拉姆萊特表示,擁有這項「獨特」特質的人,比大多數人更有可能成功,尤其是在當今的職場上,就連微軟創辧人比爾蓋茲也將自己的成功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求職者最怕應徵碰壁,至於那些行為,最易碰壁呢?擁有3家公司的執行長羅伊斯(David Royce)分享他在求職面試中看到最危險的信號,那就是每份工作持續不到1年,及對過度強調之前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求職平台Indeed執行長海姆斯(Chris Hyams)在面試求職者時,採取了一種創新的方式。有鑑於當求職者來到他面前時,其技能和經驗通常已經由公司內部的其他主管審查過,所
2025即將到來,又到了轉職潮,在新的1年,無論你想換工作,或是希望獲得晉升,專家提出3個建議,首先是確你的目標,其次找到3-5個可以幫助你實現的關係人,最後就是展現你個人在工作上做得非常突出的1-2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求職者照過來!你做好了薪資談判的準備嗎?前Google人資指出,大多數雇主表示,他們願意進行薪資談判,不過,卻只有45%的美國求職者,在收到錄取通知時有進行此類對話,他建議,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