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給更高的薪資、福利,要我去開墾荒地也可以

  • 2016-8-23
  • 文/吳媛媛
  • 圖/Pictures of Money

在瑞典一般少有加班壓力,不用看老闆顏色,但是似乎亞洲同胞們對於上下班時間的界定還是和瑞典、歐洲同事有根本上的不同。

Pictures of Money ,CC Licensed

記得有次我在星期六晚上接到華人同事的電話,討論了一會公事。我先生在一旁顯得十分吃驚,問我到底是有什麼急事需要在週末討論。而我覺得,也不過是幾分鐘,沒那麼嚴重吧?

有一次我從瑞典中部坐長程巴士回瑞典南部。在離目的地只剩半小時路程的時候,司機突然停下車來,宣佈休息二十分鐘。原來為了乘客的安全,巴士公司規定司機在行駛一定時間以後,必須要停車休息。

休息是需求,也應該被視作一種義務,在精神穩健的狀態下工作往往能達到最佳的成效,這是所有職業都共通的。其實不光是職場勞動,肩負家庭內家務、育兒、長照等等無償勞動的人們(通常是女性),面對長時間持續的壓力,也經常造成情緒低落或崩潰,讓家庭籠罩在焦慮中,甚至釀成悲劇。

對勞資關係的觀念大不同

有次我和我先生在他老家閣樓裡發現了他國中時的社會科考卷。其中有一個題目說,你如果是蘇俄的執政者,會用什麼方式鼓勵民眾前往開墾西伯利亞?在答案欄裡我先生寫下了兩行大字:「更高的薪資、更好的福利。」

這個答案,老師給了他滿分。他那時還只是十四五歲的孩子,這個答案當然不是他自己憑空想出來的,而是瑞典的教育、社會帶給他的思維。

現在有越來越多個人和組織在臺灣推動勞工權益,同時也有很多人持反對意見,認為勞資協商會造成產業出走、失業率提升,導致最後大家都沒飯吃。抱持這種思維的人,有很多和你我同屬受薪階層,但這些人似乎覺得沒有本事創業,「淪為」受薪階層是一種原罪,出來吃頭路,自然要看人臉色。我相信這樣的想法也不是他們自己憑空構思出來的,而是臺灣的教育和社會灌輸給我們的思想在開花結果。

每一個社會都在無形中灌輸民眾各種思維,我不認為瑞典的思想就一定是正確的,一定比臺灣好。然而針對勞資關係,我只想提出一個事實,從工業革命以來,資方的立論在本質上從來沒有改變,但是如果分析真正提高失業率的因素,絕大多數都和產業結構以及社會制度面相關,跟有沒有工會、勞工權益的高低關聯性非常低。

前陣子我的學校的工會幫老師們爭取到更高的加班費,請我們把過去幾年來的加班時數總計交給學校,好申請薪資的補償。我不擅長龐雜的計算,拖到學期末還沒弄好,就順口問問同事們他們做好了沒。結果幾個華人同事表示,他們要先等其他人申請了以後,「看看上面的人臉色怎麼樣」,再決定要不要申請。

「我們先看看上面的臉色」。

在瑞典生活了近十年以後,這句話聽起來有點陌生、又多麼熟悉。我從小就了解到做好察言觀色的功夫,對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從此「上面的臉色」,也成為了我們從家庭、學校一直到職場都擺脫不了的緊箍咒。

這樣的順從和勤勉曾被視為穩定社會的一大支柱,但是過度強調,卻也造成了權力不斷地傾斜,直至失衡。

臺灣長久以來都是從經濟成長表現和成本/盈利的角度去思考「勞動」這件事。但是光用同一種視角,一定會形成許多盲點。從資方的角度來看,任何有損利潤的做法都是賠錢生意,這是很自然的思維,然而持續這種思維導致的後果,現在大家都有目共睹。試想,如果提供更優渥的薪資,可以替臺灣保住多少正在流失的人才,創造多少競爭力?確保民眾的工作保障和休閒時間,可以刺激多少消費,活絡多少市場;可以賦予父母們多少實踐家庭功能的寶貴機會?

現今臺灣社會看似充滿焦慮和對立,但我相信這種氛圍也正是讓人們換個方式思考的契機。但願在一片劍拔弩張的撻伐聲背後,追求長遠大眾福祉的考量可以被聽見被接納,並且漸漸紮根茁壯。

※本文內容授權自《圓神出版社--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知名企業》工作機會在這裡~
■ 中租迪和_東南亞業務主管(海外)
■ 中租迪和_客服人員/業務助理(台北)

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

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

在●在瑞典,沒上過大學的鑄鐵工人可以當上國家首相 ●無論老師、清潔隊員、醫生、空服員……勞動者該罷工的時候,絕不退縮 ●建築工人和醫生,生活水準幾乎沒有差別 ●作者定居瑞典,她以其獨特的觀察眼光與說故事功力,生動溫暖的寫下自臺大畢業後、遠赴瑞典攻讀學位、以至工作、定居、結婚、為人母……一路走來的「瑞典經驗」。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