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心理健康促進及預防預算,每人每年僅18.69元。(圖取自shutterstock)
為促進國民心理健康,各國早已大幅增加心理健康預防預算,澳洲平均每人約新台幣535.98元、新加坡356.95元、泰國39.72元、韓國22.58元,我國雖在2025年至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中編列約11億的預算,但其中心理健康促進及預防預算,台灣卻仍僅有象徵性的每人每年18.69元。
台灣心理健康聯盟認為,我國心理健康預算遠落後國際,且預算經費及資源分配卻側重在精神醫療、藥酒癮及事後處遇,輕忽基礎心理健康促進的普及性預防工作,預算編列嚴重不足,若未能妥善處理心理健康問題,將導致輟學、失業、生產力下降與醫療成本上升,社會代價龐大。
聯盟指出,2044年台灣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增加33.64%,年輕勞動人口則大幅萎縮,減少456.9萬人,自殺居於我國14至44歲死因第3位,卻始終沒有前端預防與即時支持網絡,在老年人口激增的情況下,長者、照顧者缺少在地支持資源,且368處衛生所人力嚴重不足,無力應對社區需求,偏鄉與鄉鎮地區心理師、公衛師覆蓋率幾近於零,導致高風險族群孤立無援。
因此,聯盟認為,應比照社安網充實社工人力,強化368處基層衛生所與鄉鎮健康中心心理健康服務功能,讓基層衛生單位能達到每5,000人口/一個公衛護理或公衛專業人員,配置心理健康專責人力,並提供以「個人/家戶為中心」的整合式服務、「社區為中心」的健康服務,建立心理健康國家策略框架。
聯盟也呼籲,台灣心理健康資源嚴重失衡,弱勢族群成隱形受害者,政策應特別涵蓋性別不利群體、原住民、身心障礙者等,推動社會參與與文化安全措施,並平衡城鄉資源配置,檢視並布建各級心理健康資源,增加偏鄉地區的資源可近性,確保各人權公約下不利群體能獲得適當服務。
❰最新獨家工作❱ 請立即前往yes123求職網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自由時報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看書瞌睡蟲就上門,但拿起手機,卻又像喝了咖啡般,滿滿精神?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說明,看書時,大腦會處於高度活躍狀態,產生腺苷酸(adenosine),長期累積會抑制神經元活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求職不只看薪資與職稱,職場氛圍與辦公環境同樣重要。近日社群平台「Threads」掀起一波面試避雷勸世潮,不少網友紛紛列出心中一看就想逃的公司徵兆,貼文一出引爆熱議與共鳴。
《經濟學人》指出,當Z世代(1997-2012年出生)抱怨社群媒體毀了童年、千禧世代(1981-1996年)抱怨買不起房、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煩惱退休生活沒保障,夾在這之間的X世代(19
高薪又能在家工作的職業,是許多求職者的夢幻選項。美國媒體《FinanceBuzz》列出了10個待遇優渥的遠端工作,時薪均為65美元(約新台幣1941元)或以上。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職場中看到同事忙得不可開交,是否該伸出援手?網友發文說,自己工作輕鬆,反觀隔壁同事每天事情都做不完,讓他好奇是否該出手相助?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直言,「幫了就變自己的事」。
美國關稅戰衝擊各產業的程度尚未明朗,但已有業者對外表達將縮減人力或放無薪假,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有33.3%受訪企業表達「可能因此縮編或遇缺不補」;34.9%的資方考慮暫停今年的加薪計畫,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