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樂活品味

健康網》大掃除太用力當心「媽媽手」! 中醫列5穴位疏通氣血

  • 2024-2-1
  • 文/自由時報
  • 圖/自由時報
黃譯萱指出,當大拇指、手腕反覆進行重複性的動作時,就有可能引發媽媽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

黃譯萱指出,當大拇指、手腕反覆進行重複性的動作時,就有可能引發媽媽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春節將至,抽點時間大掃除,除舊布新,迎接來年好運,但要當心太努力打掃,反而引起「媽媽手」!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黃譯萱指出,當大拇指、手腕反覆進行重複性的動作時就有可能引發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即俗稱的媽媽手),預防上建議配戴護具、適當休息,並可按摩合谷穴、列缺穴、守三里、陽谿穴、曲池穴等5穴位,放鬆緊繃肌肉,疏通氣血。

黃譯萱於臉書粉專「扶原中醫診所」發文指出,「媽媽手」的症狀是大拇指近手腕處疼痛、甚至腫脹,做拇指伸直、屈曲等動作時疼痛會特別明顯。若媽媽手反覆發作日久,則有可能有緊繃、沾黏等現象,會使拇指活動更加受限,甚至可能在手腕處出現腫塊,合併形成腱鞘囊腫。

黃譯萱進一步說明,媽媽手的起因為「勞損」,即肌肉、韌帶的超負荷使用,導致局部經絡氣滯、瘀阻,亦有筋骨錯縫的情形導致媽媽手的產生。中醫治療媽媽手利用傷科理筋正骨手法、內服外敷藥物,搭配針灸治療,在急性期時解除疼痛、亦可防範症狀復發。

預防媽媽手 應遵循3件事
適當休息:當大拇指、手腕反覆進行性的動作時就有可能引發媽媽手,因此預防媽媽手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適當休息,特別要減少以大拇指單獨施力或承受重力的動作。

產後婦女由於韌帶較為鬆弛,更有可能產生媽媽手,不管親餵或瓶餵的媽媽都要注意不可過度使用拇指,若是親餵可改採較省力的姿勢,如搖籃式抱法或橄欖球式抱法,以避免造成手腕負擔。

配戴護具:選用大拇指固定型護腕,可限制部分拇指與手腕之活動,若有長時間做重複動作時,可在工作時配戴護具防止過度使用。

穴位按摩保健:在勞作後可按摩穴位來放鬆緊繃的肌肉,疏通氣血、預防勞損。 媽媽手取穴概念以「經之所過,病之所治」,除可針灸穴位治療外,平時亦可作為保健要穴。

●合谷穴:手大拇指與食指間,肌肉隆起處。
●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食指盡處為穴點。
●手三里:肘外側,橫紋下3指輻處。
●陽谿穴:手背與手腕交界,大拇指翹起時凹陷。
●曲池穴:手肘彎曲,橫紋外側終點是穴。

黃譯萱分享,按摩合谷穴、列缺穴、手三里、陽谿穴、曲池穴,有助預防媽媽手。(圖擷取自扶原中醫診所臉書)

黃譯萱分享,按摩合谷穴、列缺穴、手三里、陽谿穴、曲池穴,有助預防媽媽手。(圖擷取自扶原中醫診所臉書)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自由健康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