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職場格局,將取代部分工作的同時,也會催生前所未見的新職位。(資料照)
領英經濟機會長阿尼什·拉曼(Aneesh Raman)認為,人類要做的並不是逃離AI,而是看清AI的盲點。當科技走到極限時,AI最依賴人類的部分,就是未來職業的起點,這3大領域是「信任、整合與品味」。
在「信任」領域,工作包括AI翻譯員、AI審計員、事實查核員、合規專員,以及信任鑑定師/信任總監、AI倫理師,法律擔保人以及一致性協調員、升級應變官。
該文指出,信任的核心是問責,從法律文本、年報、產品規格書、研究報告乃至核武系統,將由AI撰寫,但均需要人類審核、追責,以捕捉AI易犯的離奇錯誤。
在「整合」領域,有鑑於人工智慧的複雜性,許多新職位將帶有濃厚技術色彩,不僅需要深懂AI,又能將其配對到業務需求的人才。工作職位為AI整合師、AI維修工、AI工程師、AI個性總監、AI培訓施、AI主管,以及藥物依從優化師、AI/人類評估專家。
在「品味」領域,當人人都能用同樣的AI生成式工具,品味就變得無比重要。工作職位包括各式各樣的產品設計師、文章設計師、故事設計師、人力資源設計師、差異化設計師。
《紐約時報》指出,「設計師」經常出現在AI即將取代的職業名單上,因為設計完美字距的字體,都可以交給AI來做。但事實上,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並了解什麼能引起客戶共鳴的「設計師」,將成為人類在產品和系統開發中的核心角色。
創造性決策也極有可能成為公司競爭力的核心,那些以智慧和專業知識為差異化特徵的企業必須轉型。舉例來說,差異化設計師的職責涵蓋品牌建立、理念、產品、風險承受能力和創意執行。因此,「設計師」這個工作,在未來非但不會消失,還可能會延伸擴展。
❰免經驗工作機會❱
快上yes123求職網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自由時報】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自由時報
首次踏入職場的新鮮人最擔憂的問題,無非是談判工作的薪水,根據金融科技公司 Chime 今年4月對應屆高等教育畢業生的調查,發現有54%的人認為,談判薪資比「與伴侶分手」還要痛苦。對此,Chime 首席
隨著AI技術迅速發展,許多人開始擔心自己的職位是否遲早會被取代。然而,美媒《USAToday》報導,根據履歷服務平台Resume Now援引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有13種職業不僅在未來具備穩定成長潛力
勞動部今(29)日公布「113年職類別薪資調查」。最高薪的職業前3名持續「霸榜」,分別為航空駕駛員、精算師及醫師;最低薪的職業為洗滌工熨燙工及鞣(製)革、毛皮及皮革工,月薪均不到3萬元。至於長期喊缺工
剛畢業的新鮮人,該選擇穩定的大企業,還是自由度高的新創公司?網友發文分享,他已分別面試一間上市大企業與一家新創公司,面對不同的工作機會,他向網友徵求意見該如何選擇。貼文曝光後,留言一面倒推大企業,更有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勞動部協助青年提前卡位職場、企業及早儲備人才推出「大專青年預聘計畫」,企業可預先聘僱畢業前一年的在校生進行職場訓練,幫助學生累積實戰經驗、提升即戰力,畢業後即可無縫銜接職場,有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物價居高不下,向主管開口加薪卻是不少上班族的心理難題。但專家提醒,薪資談判其實是一項可以練習的職場技能,選對時機、掌握流程與心態,反而能讓你在工作中,爭取應得的待遇與尊重。
〔記者王涵平/台南報導〕丹娜絲颱風災後重建,勞動部南分署釋出1700餘個臨時工職缺,即日開放受理。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近年餐飲旅宿業面臨嚴重人才短缺,經歷新冠疫情,許多從業人員選擇轉行,疫情紓緩後也未回流。據統計,目前僅新北市就有逾三千職缺乏人問津,業者提高薪資待遇和員工福利,仍難以解決缺工危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勞工局將於7月18日在西區區公所禮堂舉辦聯合徵才,邀請大立光電、家樂福、北澤國際餐飲、新光三越與台灣客服科技等5家知名企業設攤,共釋出247個職缺,其中精密光學塑膠鏡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來臨,高盛曾在2023年的報告中預測,人工智慧可能取代全球3億個全職工作。麥肯錫報告也稱,到2030年,人工智慧可能取代3.75億工人。職業資源平台Resume Genius的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