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企業預期未來5年將增加與減少的工作機會
肺炎疫情阻絕人與人的直接接觸,不進辦公室的遠距工作方式,在科技協助下更是水到渠成。30多年前就有在台灣的外商顧問公司不提供固定座位,而是進辦公室登記後安排一個空位辦公,現在更多公司探索各種可能性,聚在固定場所工作更顯老套,Google、蘋果等美國高科技公司考慮疫情過後仍讓部分遠距工作常態化,也有學者建議在休假、出勤辦公之外,每週另安排在家工作的時間,增加彈性與多樣性。
一些舊工作消失 自動化新工作興起各式各樣的工作本就有不同形態,而科技發展與全球化更改變了工作樣貌。「未來的工作」至少有幾種意義,包括像什麼、是什麼,以及需要什麼。未來的工作像什麼?南加大教授John Boudreau於2016年在哈佛商業評論(HBR)發表文章歸納使工作改變的因素,包括更重分享與合作,使未來組織更扁平化,且全球人才易於聚在一起工作,這種無國界的夥伴關係重新定位生涯的規劃,而演算法、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的發展,將使一些工作消失,同時創造人與自動化界面的新工作。他認為隨著數位化的發展,相對於目前的工作,未來的可能工作型態不是改變互動方式,就是利用的科技的不同,譬如使用雲端技術、各種平台、網路、任務編組,而不必集中在一個地方辦公室,也不一定要全職。
Boudreau教授4年前觀察的現象是一直在演變的過程,也仍持續進行中;至於未來的工作是什麼?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2020年10月發表對企業有關未來工作看法的調查報告,發現在疫情影響下,自動化更超乎預期,43%受訪企業指出將減少勞力,估計2025年前有8,500萬個工作機會被取代,但機器人革命也使社會演進,將創造9,700萬個新工作,包括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產品開發、綠色經濟等。
不同產業對未來的看法不同,譬如技工與維修人員同時列在需求增加與減少的前20名中,但不管如何,未來工作更需要一些技能。世界經濟論壇新經濟與社會中心負責人Saadia Zahidi指出,未來更需要能與不同個性、背景的人互動的能力。在2025年,分析性思考、解決問題、科技使用及創意、彈性等,也將是更重要的工作技能。
體力活減少 未來工作是智力活人類一直利用科技提高生產力,科技也改變了工作機會與方法。在肺炎疫情之後,遠距工作提早盛行,既然不在現場,體力也就發揮不了作用,未來的工作更是智力活。
※本文內容授權自 《自由時報》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世界經濟論壇(WEF)週三發布的1份報告指出,機器和自動化發展將大幅改變就業市場,高達8500萬個工作職位可能被取代,加上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衝擊,機器和自動化到2025年會消
招聘諮詢機構New Street Consulting Group今日公佈數據顯示,2020年英國對遠端工作者的需求成長了3倍,原因是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企業
yes123求職網今(23)日發布「青年勞工甘苦談與職場追夢調查」。調查結果發現,39歲以下青年近2成的存款狀況是「零存款」;61.3%青年負債,以背負學貸為多。
為何女性參與如此重要?科技強調創新,需要多樣化的人才,才能帶來更多元的觀點和視角,而女性正是其中的重要力量。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性別差距」調查指出,在尖端的科技領域中如AI人工智慧,只有22%
yes123求職網今(29)日發布「畢業生職涯規劃與校徵季企業招募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9成大學畢業生選擇先投入職場、而非繼續升學,推估這和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後廠商徵才腳步復甦,以
老闆開餐廳,最近有一個員工常常臨時請假,有時候沒有請假就不來,事後才補請...
響應世界地球日,7-ELEVEN健康蔬食自有品牌「天素地蔬」,今年以「開發新聯名夯品」、「擴大素蔬食標章」、「週一會員蔬食日」3大全新策略深耕蔬素食市場。此外,天素地蔬即日起推出兩款新品,包括麻婆豆腐
一位網友在社群平台發文分享,原PO近日擔任牙醫學系的學測工作人員,細看考生資料發現,其中不少考生為從頂尖大學畢業或休學後,選擇重考牙醫學系,原PO不禁感嘆「台灣教育發生什麼事了?」,該PO文引起網友熱
新聞主播受過專業訓練,面對任何場面都須臨危不亂,並快速且有條理地將資訊傳遞給觀眾,近日有位日本女主播在網路上爆紅,只見正在播報的她,上秒還在跟觀眾聊生活資訊,下秒棚內突然發生地震,她便立刻切換模式專業
2021澎湖花火節將於4月22日登場,今年的重頭戲之一是聯名LINE,不只人氣角色熊大和兔兔會躍上星空,搭配400台無人機進行科技燈光秀和高空煙火秀,各式LINE服務更是總動員。同步推出5款LINE
外送平台 foodpanda公布近半年大學生訂餐相關數據,揭密大學生美食外送數字。大學生晚睡、熬夜的生活習慣反應在訂單,排除午、晚餐用餐巔峰,大學生最常點餐的時段是宵夜時段,偏愛炸物、滷味,訂單量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