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不解表示,現在不少大學生都有幾十萬存款,甚至上百萬也有,好奇問「現在大學生怎麼這麼有錢?」示意圖。(資料照)
劉晉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前有網友不解表示,八年級生的他,大學時總是為了錢在煩惱,但他發現,現在不少大學生都有幾十萬存款,甚至上百萬也有,讓他好奇問「現在大學生怎麼這麼有錢?」
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他在看理財版及股票版相關文章時,發現許多大學生都會分享存款心得,仔細一看,他們都有幾十萬甚至破百萬存款。身為八年級的他表示,自己讀大學時,同學聚餐都還要規定只能吃兩三百元的餐點,月底時也只能「窮到吃土」。
原PO分享,當年時薪約100元左右,自己也會在課餘時間打工,「下課晚上四小時,假日五小時,一週也才兩千多元,一個月一萬多,光房租、吃飯、日用品,早就花光光了。」面對強烈的今昔對比,不禁讓他問,「是我們這代父母比較窮嗎?還是現在打工可以月入4、5萬了?」
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討論,「少子化比較寵有差吧」、「我朋友大一沒打工過,存款百萬拿家裡錢玩股票」、「爸媽贊助加投資的早吧」、「我身邊就我知道很多都是剛上大一就已經有一桶或半桶了,之後再慢慢的靠利息、配股、小小的低買高賣賺再累積更多,不過本金我只能說,不是自己的」。
也有網友揭開真相,認為會上網分享的都是經濟達到條件的,「理財顧名思義要有財可理,沒有財可理就不會發文啦」、「你看到的都是少部分人!被學貸跟生活費甚至孝親費追著跑的人,根本不可能上來分享自己的遭遇」、「這是倖存者偏差了,窮的不會去理財版分享」、「你窮到吃土會上來分享嗎?我現在大三,同儕間也有你說的有錢人,他們確實過很爽,但大多數還是跟你一樣」。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自由時報】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人們都希望為一個好主管工作,就像他們希望獲得高薪一樣,有專家最近就分享經驗,教導求職者可以在面試時提出「你現在的團隊會如何描述你和你的領導風格?」這個問題,這能有助於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根據最新調查,半數的 Z 世代表示,如果被迫每週進辦公室超過3天,而不是在家上班,他們就會
去年專科可支配所得56.94萬 高於大學的53.9萬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高等教育普及,大學文憑可能不如專業及技術在手。主計總
劉晉仁/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越來越多年輕一代投入職場,讓過往的職場文化出現改變。近日某網友發文說,常聽到2000年後出生的都比較我行我素,並將推翻傳統職場的
陳麗珠/核稿編輯〔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為什麼你努力工作總是得不到晉升?美媒披露,如果想要升官加薪,付出努力是必要條件,但任何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因此,為了得到下一項工作
高佳菁/核稿編輯〔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根據調查顯示,有4成的美國員工表示,在工作中感到困頓和倦怠,而計劃和專案管理、醫療保健服務等5種職業,是倦怠率最高,其中專案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