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網友認為自己日文系畢業後只能領基本薪資,崩潰表示「乾脆當保全」;示意圖。(彭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大學就讀的科系往往會影響到未來的出路。一名網友分享,自己大學讀日文系,畢業後想說要應徵日文相關的工作,怎料卻被告知「語言只是加分項」,薪水也只有最低基本月薪,讓他崩潰「乾脆去當保全躺平好了」。
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稱,大學期間就讀日文系,半工半讀挺過了大學4年,想說自己會日文,便應徵日文相關的工作,怎料面試時卻被告知「語言只是加分項,你還要有其他專業」,甚至就連薪水也是最低月薪。這讓原PO十分不解,「大學有個科系讓你讀4年,出了社會跟你說用不到,想要存錢,找個工作月薪不到3萬」。
也有人建議原PO可以去日本發展,不過他卻認為找的工作薪水只夠生存不夠生活,「我還能有睡到飽的假日我就該偷笑了」。這些想法讓原PO渾渾噩噩的找工作,結果就是無限輪迴,當被問到「免洗工作薪水低為什麼不找專業」、「可是你都有專業了,為什麼不找日文相關」等問題時,原PO也只能說「因為我只會日文」。
這樣的生活讓原PO感到崩潰,「因為我廢,我不適合這個社會,還是當保全躺平好了。我已經被打敗了,決定躺平,開心過一生了」。
文章曝光後,許多網友指出原PO應該要增加專業能力,「現實就是語言技能不值錢」、「我念外語大學的第一天,校長致詞就耳提面命說『語言只是你的工具,你還要有專業進行搭配』」、「語言對當今社會來說只是個附加能力,何況只學一門語言」、「語言確實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怎麼把語言利用在工作上就是出社會要學的」、「呃,問題還是在心態跟有沒有持續精進自己能力吧」。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自由時報】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高薪又能在家工作的職業,是許多求職者的夢幻選項。美國媒體《FinanceBuzz》列出了10個待遇優渥的遠端工作,時薪均為65美元(約新台幣1941元)或以上。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求職不只看薪資與職稱,職場氛圍與辦公環境同樣重要。近日社群平台「Threads」掀起一波面試避雷勸世潮,不少網友紛紛列出心中一看就想逃的公司徵兆,貼文一出引爆熱議與共鳴。
受少子女化影響,近五年來大專畢業生人數持續減少,台灣不少行業也出現缺工現象。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近五個學年(一○九到一一三年)畢業的大畢生,未投保率(勞保、農保及公保等)平均達十九%,約有十九.六萬人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看書瞌睡蟲就上門,但拿起手機,卻又像喝了咖啡般,滿滿精神?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說明,看書時,大腦會處於高度活躍狀態,產生腺苷酸(adenosine),長期累積會抑制神經元活
心理健康已是國際上備受關注的國安等級問題,但台灣心理健康聯盟指出,青壯年自殺、高齡照顧議題、衛生所人力不足、社區心理健康資源不足是我國心理健康的4大警訊,政府應立即啟動,以預防促進及社區為基礎的心理健
〔中央社〕「路怒症」並非醫學正式定義的疾病,卻於生活常見。醫師提醒,情緒上來難以冷靜時,轉移注意力方法包括回想心情好的一面、深呼吸等,讓內生性煞車系統活躍,有助情緒緩和。
每逢星期一早晨,許多人都會感受到焦慮、疲倦甚至憂鬱的情緒,這種現象被稱為「週一症候群」。醫學研究指出,這一狀況與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濃度的升高密切相關。當人們從週末的極度放鬆進入為期
《經濟學人》指出,當Z世代(1997-2012年出生)抱怨社群媒體毀了童年、千禧世代(1981-1996年)抱怨買不起房、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煩惱退休生活沒保障,夾在這之間的X世代(1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職場中看到同事忙得不可開交,是否該伸出援手?網友發文說,自己工作輕鬆,反觀隔壁同事每天事情都做不完,讓他好奇是否該出手相助?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直言,「幫了就變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