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作為傳統招募方法的策略替代方案,「安靜招聘」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歐媒指出,全球的裁員潮讓企業面臨更大的挑戰,不斷變化的工作場所動態,讓歐、美企業不再對外大量招聘,這時人才管理策略就至關重要。
操作品牌質形力的關鍵在「形千萬不可勝於質」,消費型企業的預算配比建議是質七形三。愈是接近消費者的品牌,愈要避免讓實際的消費體驗(質力)和形諸於外的感官印象(形力)有落差,否則會使得消費者覺得企業的心思都花在表淺上,甚至運用想像擴增負面情緒,逆向阻擋品牌在心象樓層的養成。
品牌依附在人心中,寄生在人的腦海裡。所以,經營品牌的責任在企業,但品牌自始至終屬於消費者所有。基於這個特性,別相信什麼百年品牌的神話,百年老字號只對少數死忠消費者有效,而你永遠要為新加入的消費者擦亮品牌,若失去品牌長城的保護,無法抵禦消費者見「益」思遷的變心大軍長驅直入。
獅頭道具的製作和打造品牌十分類似。需要憑藉來源多端的印象一點一滴地慢慢塑形。直到自身的品牌呈現攀附在消費者的感官與知覺系統,成功落定在淺層記憶中,再加上正面印象超越負面印象,足夠跟競品抗衡,打造品牌的初始任務才宣告達成。
在疫情之後,我們迎來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三無時代,這樣的影響造成市場資源愈來愈傾向贏家全拿的趨勢,強化了商場弱肉強食的特質。不過,危機就是轉機,若企業能把握關鍵策略,不只能挺過這波衝擊,還能成為獨占市場的贏家。
杜克大學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他的實驗室是我們覺得名字取得最好的:進階後知之明中心(The Center for Advanced Hindsight)。各地老闆都熱衷於了解如何激勵生產線工人、提高生產力,在相同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產品。艾瑞里將員工分為四組:
身為主管,每天面對著被動、交辦事項不到位的同事,真的會令人心累。但你知道嗎?其實下達指令,也是需要練習的。
若對手公司實力堅強,資金與人力都遠遠勝過己方,那麼我們應該要避免正面交鋒。對付「強者」,一般會採取行銷上十分常見的「差異化策略」,強調己方與對手之間的差別,藉此形成優勢。
餐飲業、零售業如何低成本經營新客、熟客的方法 首先如何分辨新客與熟客? 在服務或產品上做上標記,客人一來你就知道他是新客還是熟客。 新客熟客如何分開經營?
小圭要來談談,我是怎樣選人一起工作,一般來說我選人有以下幾種 1.專業能力(智商、做事效率、專業的深度與廣度) 2.溝通能力(同理心、情商、態度) 3.責任心(認真、負責、決心、投入程度) 4.誠實(對的動機、不說謊、不逃避) 5.學習的心(好奇心、潛力、應用力、積極度) 6.健康狀態(體力、持續工作時間、身體疾病、抗壓性)